术大大提高,这几门铜炮,又被小气的徐平安融掉,造铜币买物资了,也算是物尽其用。
因为大炮的射程不需要太大:瞄准基本靠目视,精度基本靠蒙,一公里万岁,两公里浪费。最后选择了15倍径这个黄金比例——就是炮管子长度是炮弹直径的倍数。
因为一开始就是想造12磅炮(炮弹重量为5.4公斤左右),最后很是下了一番血本,用杂质最少,成分上好的生铁,使用铁范法,浇筑了四门不同规格的试验品,整整用了两炉铁水。
为了保证制造速度与成品率,还实验性的加入了炮管中心冷却技术——就是在炮管中心的模具里增加了流水散热结构,玩过水冷机箱的同学想必能想象出来,历史上,这一招叫罗德曼法,美国人发明。
因为自然冷却的条件下,炮管外壁因为容易散热会首先冷却,炮膛内壁一般会最后才冷却,结果热涨冷缩,内外冷却速度差别太大,容易开裂变成废品。
只要在炮膛的铸造模具里,事先加上水冷装置,就能大大减少这个问题,只是冷却速度一样有讲究,炮管内部外部冷却需要合适的速度比例,否则也是一样裂给你看。
幸好,12磅炮不算是大家伙,徐平安采用了保守一点的冷却速度,成功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