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然也便宜到暴——不用造那些弧线复杂的肋条,板材可以直接用了。
有了‘木牛’,自然也要有‘流马’——把那些内河划艇的外形改改,变成龙舟一样的细长结构,然后装上脚踏板,拼命往里塞狗头,一种平均时速十五公里的小船就出现了。
如果二十四小时接力运送,两昼夜就可以跑一个来回了……当然,为了避免触礁,沼泽航道还要疏浚一通……
看着全力开工的船厂,刘井田脑洞大开——可不可以自己常驻千窟丘陵,然后每天海港这里送50头牛过去,这样也不用两头跑了!
现在全力召唤狗头人的话,一天要干掉50头牛——虽然不可能买到这么多——那就是六条船的运输量。
而且这么慢的船,不可能一天跑一个来回。估计的保守一点,大概得两个星期跑一个来回,每天都有六条船到岸,那就六乘以十四,八十四条船,每条船二十狗头人,这就需要一千六百八十狗头……
算了,老夫还是两头跑吧,大不了半路上先拔掉一波牙,反正牙齿有半个月保质期!
于是,‘木牛’产量大减,‘流马’产量暴增,苦逼的刘井田,吃喝拉撒全在船上,连拔牙都在船上……
一个月时间,一晃而过。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