嵋山县的护城河畔,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大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但很多民众赤脚趟在里面,挖出一筐筐淤泥。这些淤泥又被肩挑车载,运到山脚下的荒地,那里同样有大批的人在开恳,淤泥可是好肥料。揽到工程,就要做成样板,这是张起的想法,为此他亲自督促。其实何须他督促,每天一日三餐有杂粮疙瘩啃,有稀粥喝,在这乱世中已经是天福了,每一个人都心存感恩,由其是对接引使,已经崇敬到无以加复的地步。每一家都决定,以后要给接迎使立长生牌位,只是接引使的名讳,无人知晓。
很多流民请他赐告名号,让张起有恶趣味的冲动。前世记忆中,有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大神,要不借用他老人家的名字?想想还是觉得不妥,无论真假,他代表的精神,不容亵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不要违了初衷。但多年以后,有些人慕名去了一个村庄神庙,才知道当年的接引使,叫青末大神。消息传开,甘州成了青末大神的,香火道场,而且这里的香火之力,纯净无污。
随着流民做工,看到了希望,就回归成纯朴的百姓。嵋山城的戒严也解除了,城门定时打开,城里城外逐渐有了交往。但张起还是严令,流民不得进城,如有需要统一采买,大好的局面,不能因误会或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