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噬热者”菌体孢子进行第一百二十七万四千六百八十七次改良。
说句实话,如果祖扎德不是虫族高阶指挥官,以这种工作强度,它恐怕早就已经暴毙在实验室里了......
总而言之,当凯勒斯那略带调侃的话语顺着孢子培育房的灵能分隔窗传进祖扎德耳中时,它瞬间就想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是啊!既然无法调和噬热者菌毯生长速度的矛盾,那何不干脆别让它接触到恒星地表呢?
只要将菌毯孢子的基因中添加上以星球重力为基准的距离校准信息,使这种孢子能够凭借星球重力漂浮在距离恒星地表几千米的高空中,并且同样以重力为土壤生长,不就能在恒星的近地轨道附近形成一层包裹着恒星的浮空菌毯层了吗?
这种结构的“生物戴森球”对比起他们原先设想的那种直接覆盖在恒星地表上的菌毯层要有太多的好处了。
首先,就可控性而言,这种远离行星地表的菌毯层就要比前者好控制的多。
噬热者菌毯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和侵蚀性都太强了,它一旦碰到高温环境就会马上开始不受控制的疯长。
之前在恒星表面,温度的调控职能由恒星自己来完成,而现在,在虚空重力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