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但根据《山海经》,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理上一致是无疑的。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为证。
《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汉书·地理志》载“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之后”。少昊崇鸟,颜师三注。
《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日照在汉代称为海曲。海曲的东夷人之所以被称为鸟夷,是因为他们在服饰与行为上极力模仿鸟,而对图腾物的模仿正是图腾信仰的重要方面。《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
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