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监督,自发自愿保持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能做各种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不做坏事,在能不做各种好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仍然做好事,这就是——慎独。
在初中时我有一位同学,上学时马路上没车周围也没有其他人,但他遇到红灯,他也会停下来等红灯变绿再过去。在当时其他人看来这个人很傻,大家认为不受监督的道德就不需要遵守,但是放到现在看来,不管出于什么,他确实做到了慎独。慎独的意义应该仅仅出于自身,动机出于外物就不叫慎独了。
以前年少不知愁滋味,觉得“慎独”这两字很厉害,可以玩味很久,觉得慎独提高了人生境界,其实是自欺欺人。上大学看过了很多人和事以后,不进则退,慎独开始是谨言慎行,常思 己过。古人提倡慎独,不仅仅在于追求个人修养境界的崇高,还包含了防患于未然的谨慎,大有深意,值得我辈深深体味。曾国藩在逝世前的一年零一个月,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在这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慎独则心安。
如何做到慎独呢?《菜根谭》中有言道“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