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城的读书人来说,这一段朝廷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先是推出了公务员制度,然后又要修忠正祠。虽然这两件事情关注的人很多,但是明显能感觉出关注这两件事情的不是一群人。
关注忠正祠的,官员更多,或者家里有官员的更多,然后就是举人了。
关注公务员制度的,大部分是秀才以及秀才以下的读书人。
在关注公务员制度的人里面,大多数都是穷苦的读书人。那些家里有钱有势的,他们对公务员制度根本不上心,这不是他们的追求,也不是他们的理想。
他们没那么着急踏入官场,进士才是他们的追求,反正他们也不用操劳家里面。
即便是有一小部分关注的,但是人数依旧很少,这些人大多数科举无望,想着当官混入的。更小的一部分,则是真的心有抱负,又科举无望,不想蹉跎岁月的。
比如孙承宗,他就是觉得自己科举无望,然后也不想蹉跎岁月之中的一个。
自从十六岁考中秀才之后,孙承宗连续考了三次举人,然后还没考中。说起来孙承宗觉得自己读书还是不错的,可是不知道怎么就是考不上。
这种错觉让孙承宗觉得在家死读书是没戏的,于是便开始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