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相当于“注释”的历史注记,都集结成册专门出版过【甚至还多次再版】。
王崎组织编写的《原算》,也继承了这个特征。
而他这次搬出的,则是安德烈·韦伊单独完成的《数学史》。
对王崎来说,不完成这部分……自己“筑基学派”的基本盘,就好像缺了什么一样。
只是吧……万法门弟子当中,文笔好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做注记倒是足够,但是若是让他们提笔写专史,那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很难有人愿意阅读的样子。
所以,王崎就去拜托毓族了。
诚然,文笔这种东西,是没办法跨越语言的。但是,它终归可以向下兼容。
一个文豪用母语可以写出一百分的文,那换一种他熟悉、但并非母语的语言后,他的文字,也能得七八十分。
但这也够了。
在这方面,毓族是绝对的碾压。如果以毓族半圣宙弘光为“一百分”、那毓族文圣当有一百二十分。
而人族的文中仙圣,连六十分都不看。普通的文坛泰斗,有个四五十分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所以,其他基派成员口述、毓族子虚易执笔、润色,最终王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