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并说了如果赵士桢答应下来,另行迎接。
事情置办地周全,赵士桢那边更为容易,当日便上马叩门,求见陈沐。
赵士桢年不及二十,有秀才的身份,去年秋闱并未参加,目下正在国子监学习,游学京师,以写一手好字而在市井得名,多有达官贵人重金求其提字,非常年轻有为,但又算不上神 童。
一番正常的延聘礼数下来,到了陈沐要为其安置在宣府的住所时,赵士桢坚辞不受,对陈沐道:“明公对小生看重,在下感激涕零,但房宅大可不必,只是聘在下为将军书记,何必如此劳师动众?”
陈沐哑然失笑,问道:“你以为陈某聘你来是为代笔写信的?”
赵士桢抿抿嘴唇,没有接话,但神 色已经把意思 表达地非常清楚——你不找我写字,还能干嘛?
陈将军的延聘书写得那是叫个目不忍睹,如果不是知道信是陈沐写的,赵士桢根本看不下去。再加上陈沐是如今京中话题最多的人物,关于他的传闻也多得数不胜数,在那些传闻当中最让赵士桢记忆犹新的无疑是陈沐的奏章。
坊间传闻,陈将军给皇帝写手本,要经由兵部大员润色一番才能呈交皇帝,不然皇帝也看不下去。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