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龙与新明土著的初次交流一点都不友好,几声铳响,把新明本土百姓吓得蒙头乱跑,旗军苗兵在杨兆龙的命令下鸡飞狗跳地追逐,一面大喊着让他们不要跑。
根本没人听,听也听不懂。
从头到尾他们都没伤人,想象中的友好贸易变成彻头彻尾的绑票,想送出去的棉布没送出去,绑了几个人回来。
刚好写小说的余邵鱼被陈沐送过来,几个本土居民被送到他那,让他们那些文人教说话,又供饭食、又给做衣服,过得比杨兆龙自己都舒服。
没办法,杨兆龙太想知道新明的情况了,光靠他两眼一抹黑地蒙头乱窜,哪怕到明年底他估计也只能把自己日子过好,陈沐要求的探矿根本不可能。
那就压根不是他这寥寥千家能做到的事,与这片广袤的土地相较,太过强人所难。
他需要更多人力,取得人力的渠道,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百姓。
新明的路才刚刚开始,隆庆七年十月,吕宋国来了一位真正的大人物——前帝国首辅,高拱。
准确的说是南洋卫,陈沐收到朝廷发生大案的消息时,押送高拱前往南洋卫的兵马已经上路。
从他在京师的宅邸前街,有个叫王大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