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电报房投入使用,其中一百三十个为官军民三用。
历时数年的电报逐步搭建的过程中豪商大贾早已习惯这些新奇的玩意儿,南北直隶间长达两千余里的电报路线让人们能在七日之内收到回信,地势高低暂且不提,单单中间隔着黄河,民用的价格就无比高昂。
可是偏偏,这条电报路线的两端都不缺富有之人。
纵然一两十字,仍不乏人写上千文长信电报南北二京。
一年里刨去各地维护,工部账面上仍旧留有十余万两结余。
这只是其一,其二则在蒸汽局,比起电报来那更是收入的大头,一年卖出四十余台甲型便赚到数十万两,更有更多中小型作为陪衬。
工部尚书汪宗伊临近年关所有的力气都在与工部扯皮,想方设法要将这些钱归于户部管辖,工部则据理力争,宁可让南洋军府在陈沐时代便逐年交付工部的科学技术奖励金交给户部,也不愿把这些自己赚来的钱交上去。
工部尝到甜头儿了。
不是银两本身,而是他们在南洋军府的资金补给下他们走完了一个良性循环。
资金研制蒸汽机、蒸汽机投入使用、大量制作进行对口贩卖、盈利后重新投入研制、研制成功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