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正在编撰的《本草纲目》后,佩服之余致力于将这套民修草本推为官修草本,虽只一字之差,但意义截然不同。
民修草本就是李时珍的困境,徒一人之力,来编修一套想要涵盖整个医学史上的草本、药石正确使用方法的工具书。
一根草,从名称到历史沿革,产地到采收加工,功效作用到临床应用,并在常用的方子上不仅列举古人观点,还阐明了自己的认识——姑且不说事可不可行,单论代价,你一人一生一世,编得好吗?
太难了。
官修草本就不一样了,如《唐草本》,帝国以举国之力,几十名医生在全国范围进行考察、推论、总结、编撰,哪怕一个省派驻一名医生,就能用权力调动一切力量来达成这件事。
如果足够严谨,官修草本甚至不需要任何的道听途说,逐字逐句都能完成验证,那这样一套药典又该焕发怎样的光芒呢?
李梴把这事促成了,也促成了自己的出海。
年轻而富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发出金口玉言,帝国不但要着手两京一十三省编修药典,还要在吕宋、在苏禄、在马六甲在日本,在大西洋与大东洋上,在天上地下,在一切天子照临与即将照临的土地上完成这一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