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不会不知道这些,道:“回皇上,泰昌元年曾经有核算,近五千二百万。”
朱栩眉头皱了皱,道“为什么这么少?”
朱栩也看过一些记录,隆庆五年的人口是六千两百万左右,到了万历三十年降到了五千六百万左右,泰昌元年又降低到了五千二百万左右。
他前世偶尔看到过一本书,隐约记得明末的人口是在六千万以上,这里有了不小的差距。
傅昌宗道:“这个是在籍的,赋税人口,根据臣与户部诸位臣工推算。一来是灾情不断,二来是战争,三来,只怕是有人口被瞒报,以躲避赋税,所以在减少。”
朱栩若有所思点头,道:“那以舅舅推算,我大明实际人口,会有多少?”
傅昌宗以及户部确实有过推算,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数字,道:“回皇上,臣认为,应当与隆庆五年差不多,在六千二百万上下。”
朱栩知道,傅昌宗也拿不稳,这应该是偏向保守的数字,点头道:“嗯,清查田亩,也要清查人口。”
知道地了,也得知道人才能知道如何分配。
傅昌宗抬手,道“是。”
朱栩道“还有,军事学院,政务学院,水军学院等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