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魏公公的时代,明朝的军纪因为卫所制和九边募兵制的同时存在越发混乱,最后导致将领之间相互不服,加印的不加印的都视自己为老大,无形之中加快了拥兵将领的军阀化,不但镇压农民起义不力,抗清也是四分五裂,最终使得华夏沦于异族鞑子之手。
师团制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使职衔匹配这个军功原则正式固定下来,将来推行全军,可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更好的整合明朝军事资源。
师团制的出现,也意味着从前的总兵、副将、守备、都司这些官职将从皇军中淘汰,但不是说这些将领的官职被剥夺,只是目前不适用。
这也是魏公公眼下还无力整顿大明军制留下的弊端,故而只能采取曲线救国手段,在皇军内部推行,在向皇帝请功时,诸将原有职务还是要在奏疏上写出的。
这个暂字,至少在天启以前怕是去不掉了。
与会的海军将领听到现在,发现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被委任的陆军将领们则是欢天喜地,尤其是在对南都反动勋贵反围剿战役中投诚的那帮子人,更是乐得咧嘴笑,同时也是把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彻底放回了肚中。
被委任为炮兵联队长的李兆基,步兵大队长的徐彪、徐广、武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