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时间来到一三七年,也即是大乾崇道五年间。
幼帝崇道帝终于成长为一名六岁孩童了。
城北兰亭坊,岳东阳等人频繁于此聚众商议,开始为着一件堪称至关重要的事情,遴选帝师而烦恼。
自古以来,大乾皇帝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所谓习礼崇文,学礼养德,心中有仁,方能做到内圣外王,这同时也是政治平衡的需要,大乾儒家与皇权达成了百万年以来的默契,以此保证彼此权位的延续。
以大乾朝的体制,总不可能找个武夫蛮汉来教导皇子或者新皇舞枪弄棒。
虽然大乾朝的皇帝也多有习武,但都止于强身健体的地步,并不会成为武道高手,更不可能去亲上战场搏杀,经历那些生死挑战的磨砺。
因此,这是儒家内部的事情,武门争不过,也不会去争。
妖修更不用提,除了璋山一脉时常出些狐狸精攀龙附凤,成就后宫之主,亦或在民间争选花魁,美人,借以凝聚气运,从来没有能够插手这一领域的。
然而儒家内部也有学派,各个学院都有相应的历史传承与核心学说,每当有新皇登基,帝师之位,亦或者太子老师,都将成为各家学派争夺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