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德国见闻录 > 55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

    诺贝尔奖获得者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ferdinand braun),因“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与古列尔莫·马可尼共同获得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因“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利奥波德·雷吉卡(lavoslav ru?icka)因“对聚亚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获得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赫尔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因“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获得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珍马瑞·莱恩(jean-marie lehn),法国化学家,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纳米研究所所长。因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贡献和美国科学家克拉姆,佩德森共获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名誉校友

    “卡尔·本茨,德国工程师,汽车工业的先驱。他于1860年至1864年就读卡尔斯鲁厄大学,1885年他制造了第一辆汽车,1914年卡尔斯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