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的争端,让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努力从儒家内部开始分裂。
在孔子的旧宅中,发现了另一个版本的《礼》、《尚书》、《论语》、《孝经》等书。这批书籍全部以古代籀文写成,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
既然独尊儒术,那尊哪个版本的儒术呢?
是建国之初,由遗老、长者口述而成,用当下的文字隶书写成、且经过学者五十多年不断注解、已经被立为“官学”的版本为准?还是这一从孔子旧宅中发现的,以古代籀文写成、号称原汁原味的的版本为准?
更何况通过无数人的断句与注解,两者已经产生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很多解释往往都是今人依靠自己的理解揣测当初圣人行事的初衷。
就比如说《论语·泰伯篇》中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句读该怎么断呢?
玄学的开山祖师、大名士何晏就注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告诉百姓怎样去做,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去做。
他在《论语集释》中解释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所谓听了无数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家听再多道理都还是小人,没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