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的却是利益之争。要说意识形态,那就是古代眼中这个立贤和立长的重大分歧,至于利益之争,却非常明显了。冉明正在魏国不遗余力的推进着魏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大量各种各样的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可避免的跟魏国的大地主阶级产生了巨大的冲突,那就是百姓宁愿租重官田和如果没有官田,他们宁愿进工厂做工,也强过靠天吃饭,朝不保夕的耕地生涯。
在这个时候魏国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工厂为了扩大产量,增加利益,不惜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同时也加大的奴隶购买。大量地主的土地无人耕种,为了留住佃户,这些地主也只好一步一步减少佃户的田租,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过大士族和豪强们却知道要想改变这个原因,只有从根原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把冉明这个皇帝推翻,在人亡政息的国度里,随着冉明的败亡,冉明的一系列政策就会被推翻。
可是这些聪明的士族门阀的掌门人们也分得清魏国的统治已经深得人心,他们无论打哪种旗号,都不可能成功,反而有可能连累家族。他们反而采取了最擅长的利益拉拢,从根本腐化魏国朝廷,让百姓与官府反目成仇。可是冉明嫉恶如仇,根本不给他们机会,在发现各地郡县有堕落腐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