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鼓励百姓开荒,官府规定,民所垦之荒地,向官府报备,耕种五年后,官府就会给其制造地契,并课以征税。所征税收为亩征三斗,如果把官府提供和耕具偿还清,那么亩征税收只有一斗两升。最关键的是废除所有除兵役之外所有的徭役。
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历朝历代都不对百姓征以重税,通常情况下官府规定为十五税一,或是十税一。事实上西晋朝廷征收税收的名文规定只有每五十亩田,征收国租共四斛,斛其实也可以说是石。五十亩地的按照这个时代亩产普遍为一石二斗或一石八斗之间,即使平均下来亩产也有一石四斗,约合一百五六十斤。平均每亩地不足一斗田租。这田租税虽然不重,可是如果加上人头税和各种杂税,百姓的负担就重了。特别是由于官吏和地主富户相勾结,使得大部分的赋税压力转嫁到小农身上,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加重了农民的困苦。此时虽然司马聃只加重征收一成半赋税,然而这个比例虽然不高,分担到每一户自耕农头上,就要把收入的七成半甚至八成交给国家。再加上沉重的口役钱,大部分自耕农就破产了。不得不把土地卖给士族,给士族充当佃户,或者成为流民。
在这种背景下,东晋社会矛盾日益冲突,随着孙泰举起反旗,他打的旗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