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和各种火器应当是派不上什么用处的,还是挑选步弓手用处更大一些,至于火器的事儿,等打完了再说。
所幸黄得功的部下久经善战,神 武军也是久经操练,能拉弓远射人不在少数。
明军有很多优势,熟悉城内外环境是其中一方面,军中便有良乡的把总和千总,甚至还有些本地兵士,他们都在战前详细说说明了城垛和城墙的高度情况。
这个年代培养一个合格的步弓手非常困难,即便黄得功的麾下中,擅长拉弓射箭也不算很多,加上神 武军,能达到远射要求的步弓手也只有一千多个。
崇祯皇帝将这一千多名还算合格的步弓手全部加派给黄得功,不是什么偏心,本来素质就不怎么样,当然攥成一股绳才能发挥战斗力。
这个道理很多军将都明白,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崇祯皇帝是个现代人,所以在战前肯定是要和各总兵、指挥使详细制定计划。
其余各门的明军主要是佯攻,黄得功这里才是关键的破局点。
黄得功打起仗来不管不顾,往往都是冲在第一线,但现在这次他并没有,只是在城门口密切听着里面的动静。
随着明军涌上城头,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就此展开,起初似乎是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