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武举为先例,规定期限内赶至京师者,皆可参试,三年后再行举办,便要由院试、乡试中举者才可来京参加会试、殿试...”
实际上,由于改革仓促,并且原先并没有武举的院试和乡试,让这些武人按照文举的规定来,显然是强人所难,也看不见自己的诚意。
所以崇祯皇帝特准此次武举为先例,但凡入京者皆可参加,这样以来,虽然想混进来的杂鱼多了,可很多心存顾虑的人却可以来大展拳脚,保不齐会出一个霍去病那样的人才。
正当众人感慨议论之时,那人又继续念道:“武科童试,在县、州、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武科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武科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分出等次,定制三等,称为‘武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为武状元,二名为武榜眼,三名为武探花。”
“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进士及第’资格;二甲十二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自有明以来,朝廷如此详尽的规定武举制度还是头一次,许多人得知后都是雀跃欢呼不已,他们中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