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密奏,说冯铨去年利用内阁职权将自己一个远方侄子弄到泉州知府衙门办差。
这种小事,崇祯皇帝当时也就是一目而过,并没有多做处理,因为这种事崇祯皇帝自穿越复建厂卫以来,听到的并不算少,甚至可以说司空见惯。
从工部尚书冯铨、前首辅魏藻德,到现首辅蒋德璟、新建伯王先通、吏部尚书王绍微,甚至就连那历史上著名的清正,如今的都察院御史史可法,前两个月都利用职权和关系的便利安排一个姓史的小辈后生到都察院供职。
崇祯皇帝听厂卫报上这种事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吃肉,总得让下面人喝汤不是,只要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他还是不会插手的。
这种事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崇祯皇帝可以视而不见,但厂卫之间的明争暗斗如果时下不尽快解决,很可能演变成死仇,继而造成帝党内部的分裂,最后影响到朝堂稳定。
一旦朝堂不稳,下面再说什么都是虚言。
崇祯皇帝心里明白,眼下厂卫之所以不稳,是因为在一个地方聚齐的厂卫番子太多了。
就拿京师来说,虽然是天下第一大城,人口众多,但三厂一卫的总署衙门全都在此,街上走的番子往往成群结队甚至比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