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商行的老板这一次没有食言,从东南方向过来的补给车队姗姗来迟,在第二天的清晨悄然而至。
拖拉的原因看起来和他本人相关,老板明显在为某些什么事情做准备,因而囤了过多的货。早饭过后约莫7点左右亨利三人过来时他们还没把货物卸完,他把东西交给了商行的小工去打理,然后跑了过来跟三人交流。
平心而论,仅仅购买这样少量的货物本不该获得他如此多的热情。但这位老板显然是个识货的人,他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亨利和米拉胸口佩戴的是秘银制的胸针,如此做工精良的胸针一个就已经足够买下他店铺八九成的货品,加之以两人的其它装备和仪表,看起来十分像是年轻有为的佣兵。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渴求,发自主观地将其他人与刻板的印象对号入座。
亨利和米拉甚至都没有开口说出这些,杂货商行的这位老板就自顾自地用自己识货的眼光以貌取人,然后给他们套上了“年轻有为,而且看样子还是某个有钱佣兵团的成员”的形象。
这是随处可见的经验学惯性思 维,在匆匆忙忙的世间人们少有机会真正去深入了解某个人的内在和思 维。因而以貌取人在萍水相逢中经由某些细节把对方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