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也不容易。
按照《教坊记》中的记载,这个时期,成定式的曲目,已经有324种,只要词写好,大多套上就能即刻唱。
但是这些东西,在李嗣谦身上,肯定是行不通的,他在旋律感知,和发音方面,犹如弱智儿童一般,不能以正常人来衡量。
所以,李龟年要做出新意,不仅要针对李隆基喜欢的词风,写新词,还要给他编一个全新的,即简单,又不需要唱功的表演方式。
最后,李龟年想到了后世的朗诵,不让他唱,让他稍微有感情的读就行了,甚至,声音情感的方面,他都可以让专业的歌唱演员,来帮他用和声烘托出来。
他只需要模仿自己到时候给他设定的语气,把词读完就行了。
所以,李龟年现在抓耳挠腮的,是在想,抄后世的一首什么词好,毕竟,好的词那么多,李龟年记得的却不多,他可是十六岁就开始学音乐了,并没有多深的文科基础,除非是后世流传极广的作品。
“太祖,就是你了。”
最终,李龟年说了一句,便提笔在纸上写下抬头《采桑子重阳》五个字。
不过,他也不是按照原文抄,而是稍有更改,至少其中‘天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