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龟年抚琴,李隆基吹箫,杨三胖打鼓,李家众乐手打镲的打镲,敲竹板的敲竹板,还有沙摇,铜铃等十几种乐器负责间奏,大多都是李龟年和李隆基那夜商量过后加上去的,对于曲子有很大的丰满效果。
其中很多乐器是原版就有用的,有一些,则是这个时代的乐器,同样能给整个曲子增色。
在这种只能坐下百十人的小厅里面演奏,所有人都能很细致的听到所有乐器的响声,同时,亦能完全的感受到曲乐所有表达的细微的气质感觉,倒是让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人,情绪整个都腾飞了起来。
演奏的时候,人是不可以分心的,否则容易出错。
而演奏过后,有经验的表演者,就能快速的从曲乐情绪中抽离出来。
李龟年就是如此,当李隆基还在沉浸在曲乐的酣畅淋漓中不可自拔的时候,他已经在观察听众们的情绪了。
是真喜欢,是假奉承,不在于他们的叫好声有多大,是在他们听完曲乐的时候,很自然的流露出的眼神 和状态。
索性,今天场上的人对这首曲子,都是真喜欢。
毕竟,这首曲子很好的同时,李龟年和李隆基的演奏水平都相当的高。
这就让李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