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黄汉在我方八十一门十二磅、六磅、三磅野战炮部署到位之前预先修筑炮位,增加防御力。
不需要太麻烦,用草包装泥土垒砌一道厚度达到五尺高度达到五尺的胸墙即可。
这个时代的大炮使用的发射药都是黑火药,威力差不离。
孔有德也知道使用颗粒化火药,也知道在炮膛不光滑有可能漏气的情况下用专用的填堵物在炮弹外封堵加强气密性。
因此发现了平壤南城头有十门重炮,黄汉就已经预知两军对轰不可避免。
“红旗军”的铸钢炮和孔有德手里的铸铁炮相比,优势在重量大大减轻,散热效果好,可以连续打放的次数是铸铁炮的双倍以上,但是射程和精度不见得具备多大优势。
毕竟孔有德的火炮架在高高的城头炮台上,以最大仰角发射炮弹距离不会小于“红旗军”拥有的十二磅野战炮。
有利有弊,孔有德的炮台坚固,火炮架得高打得远有个屁用,关键问题就在于杀伤力。
清军城头重炮打出的炮弹落入“红旗军”炮阵,除非准确命中大炮和军人会造成杀伤,打偏了无一例外会钻入为防炮击而准备的胸墙中,要是落入壕堑威力更加不值一提。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