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李岩、马守应、李自成等等流寇大头目的头脑没有发热,他们算准了“红旗军”平辽需要时间。
选择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展,积攒力量。
两年时间过去了,流寇再也不是一盘散沙,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指挥。
崇祯十三年秋收后,自认为有了搏一把的本钱,高迎祥坐不住了,发动人马三十万东西两面夹击潼关。
由于有了陕西、河南的诸多城池在手,流寇已经脱胎换骨,从流串作案升级成武装割据。
凡事都有利有弊,高迎祥的地盘大了,自然患得患失,总要留下人马看家、守城,出动人马三十万已经是极限。
流寇需要老百姓屯垦,自然不肯裹挟大量老百姓参与攻城做炮灰,因此这一次主动进攻出动的基本上是训练期超过一年的壮丁,没有老弱妇孺。
流寇人马有了纪律,有一小半甚至于拥有盔甲,所有的壮丁都有冷兵器,其中还有三五万用上了火绳枪。
这些装备大多数来自于消灭熊文灿、洪承畴的二十几万大军获得的缴获,也有一部分是这两年流寇们自己打造。
可惜然并卵,流寇进步一尺,“红旗军”何止进步一丈,高迎祥妄图争夺潼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