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睿知道王承恩所说的,乃是明朝的一个顽疾,正是因为明朝人太过于看重科举,把科举之外的学问都视为“旁门左道”、“奇巧淫技”,这样长年累月地积累下来,影响了工业和国防科技的发展进程。
但是,胡子睿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啊,他知道自从隋唐时代开始的科举取士,延续到大明天启年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体到大明王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开科取士至今也有二三百年的传统了,这个顽疾基础非常深厚,不是一时间就能动摇的,最早也要等到自己登上皇位以后,逐步提高军人、工匠、商人们的地位,才能慢慢地解决这个顽疾。
胡子睿此刻既然不打算接王承恩的话,自然要想别的办法,王府的工匠李成既然如此“不给力”,胡子睿此时不禁想到要请“外援”了,请谁呢?胡子睿想了半天,还真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宋应星。宋应星是真正的科学巨匠,他在农业、工业、物理、化学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更妙的是,宋应星虽然也是举人出身,但胡子睿知道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宋应星在万历、天启年间曾经几次参加进士的考试,结果都“命落孙山”,宋应星也受此打击,放弃了进士考试,现在在家中赋闲。
“承恩,你别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