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便去找孔子询问。孔子却说什么,你是曾点的儿子,你应该帮他隐瞒,不应该去揭发他,要把真相放在心里就可以了。这个小故事代表了儒家学说在这个问题上与墨家学说“截然不同”的态度,
孔子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偶然的,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亚圣--孟子在《孟子·尽心上》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孟子的弟子桃应曾经当面询问过孟子一个问题,当年虞舜执政的时侯,虞舜的父亲瞽瞍(相传是个瞎子)误杀了人,这件事被当时的法官皋陶知道,皋陶一向以严格冶法而闻名天下,马上派人把瞽瞍给捉了起来。
桃应请问孟子,说假设你代入到虞舜的角色里,你会怎么办,孟子说我会选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地潜入关押瞽瞍的监狱里,把他救出来,然后再找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从此就和瞽瞍一起隐居下来,再也不理国家大事。
纵观孔子,孟子的做法,就是把所谓的孝道凌驾于公义之上,为什么儒家学说会如此看重孝道呢,因为孝为儒家学说赖以生存的宗族礼法制度根本,而墨家学说所提倡的则是法冶社会的公正、公正、平等观念,儒家学说、墨家学说两家选择的道路完全相反,决定了中国历史的不同走向。
一个只重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