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些能够在第一时间拿到拷贝的评委们,其他的参赛者也好、影评家也罢,这些家伙都得和记者、片商、爱好者一起,等候着电影节的安排,根据展映场次,观看参赛影片。
虽然芝加哥电影节的名头并没有三大国际电影节那么响亮,但前来参赛的国家,依旧超过了三十个,参展的作品,更是达到了九十多部,而故事片以外的短片,也有四十多支。
当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百万美元宝贝》。
无论是导演、主演还是编剧,随便挑出一个,都能碾压所有作品,对于这样的超豪华阵容,大众自然是充满了期待;这不,十月十日的凌晨,随着午夜首场的放映结束,一大波的观众从主办方的电影院内不断涌出,每个人的脸上,皆写着哀愁和痛苦,有的人甚至面色苍白,眼眶通红——即便远观眺望,也知其痛哭流泪过。
这个混杂了各种身份的群体显得异常沉默,压根就没有往日观看商业大片时的喜悦之情,三五成群的议论之景也未出现,很多人只是草草和朋友打了个招呼,便径直返回酒店旅社。
然而,和他们的悲伤产生鲜明对比的,则是次日的新闻。
“评委盛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万美元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