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的‘我’,到底是谁?”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的鸡皮疙瘩在我后背炸裂开来。
推理,终究是推理。推理出来的结论,无论再如何自恰,也并不代表那一定就是真相。
令人绝望的一点事实是:现实中的推理常常会有这种从一开始就错了的情况。开头的方向选错了,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盘盘皆输——之后的推论往往也会朝着难以置信的结论靠拢,与真相差之千里。
而此时此刻,我与时左才面对的,似乎正是这一状况。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个令人毛骨悚然,无比怪诞的念头开始在我内心深处生根,盘旋,挥之不去。
我当然知道那是什么。
如果说,文章中的“我”,并不是“郝淑卿”小姐的话,那还会是谁?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日记中不断提及的“何遇”本人,还能是谁?
如果时左才的推论是正确的,那也就意味着……世界上或许从来都不曾存在过那么一位“郝淑卿”小姐。
而当我的思 路往这个方向靠拢时,无数零碎的结果也开始朝这个论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