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文字零零落落分散于数页纸张当中。它们的形状虽迥然不同,却都拥有同样一种字迹,明显就是由同一个人写成的。师之然一眼望去,虽然只能看得懂三国汉字的部分,但仅仅是这一半的内容,就足以让她推测前后文的大概。
这是一份日记,周先生的日记。而这份日记中,竟处处充满着令人不安的疑点,师之然仅仅读了两行,立刻明白了是什么吸引了江破……首
先,是纸张。这
种纤细,柔软,却又坚韧的纸张名为“汉江纸”,又名“丝绸纸”,是只在绯叶汉江沿岸一带的三座村子中出产的宝纸。它的工艺复杂,一脉单传,以不皱于水、不裂于燥而闻名于世,价格远比丝绸还要昂贵。三
人之前在石室中所见到的都是木简竹简,记载的也只是三国间的奇闻要事,唯有这间房间中出现了这样名贵的纸张,其中的内容,定然与众不同。
其次,是文字。周
先生精通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一手三国汉字优美而漂亮,落笔有力,回转只见尽显飘逸,显然已经书写多年。这种书写方式甚至影响了他对于古人古文字的书写——当他结束一段汉字的叙述,再次转向古文字的时候,那些刚硬的棱角,锋芒毕露的笔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