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关注。他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1069年),再度为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亳州。拒不执行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以司空、韩国公致仕,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富弼去世,年八十。累赠太师,谥号“文忠”。元祐元年(1086年),配享神 宗庙庭,宋哲宗亲篆其碑首为“显忠尚德”。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今存《富郑公集》一卷。
范仲淹称赞他是“王佐之才”,苏轼称他是“人杰”,以富弼的资历和能力,竟然也只是个鸿胪寺卿!不过想想也对,这不是一朝一代,而是整个两宋文武的大集合,放眼两宋,重文轻武,宰相众多,其中有名的也不在少数,如寇准、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等。
而朝中高位毕竟数量有限,哪怕前世担任过宰相,这一世未必依旧如此啊!
李诺说道:“能得富大人接见,在下不胜荣幸。”
富弼笑着说道:“诺国身为天下第一侯国,国内人才辈出,本官也早就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