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希望的特性,在不远的将来把他们教导成合格的军士官。
现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已经初见成效了,夜间的战斗中,这些孩子一直等到鞑子冲到自己眼前,才开火射击,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战果——要知道,以火门枪的发火率,一旦打不响,被鞑子冲到身边,那支“火枪”比烧火棍也好不了多少。
孩子们能承受这种心理压力,从容开火后又加入白刃冲锋,不得不说,徐世杨半年来的耗费和辛苦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更何况,这150人的乌合之众能潜出坞堡20里,主动攻击鞑子,也是因为有这20个15、6岁的半大孩子带队(兼任监军)的缘故。
战斗结束后,那些普通堡民把鞑子尸体剥的精光,搜刮的心满意足,精疲力竭的睡去后,这些孩子还能强忍着疲惫,在徐世杨的命令下轮番站岗。
以徐世杨对古代军队浅薄的认识,他觉得,这些孩子已经算的上这个时代一等一的强军!
‘如果我有3000这样的战士,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在再训练一段时间,再配备更合适的武器,我就不用害怕这世上的任何敌人了!’
看着这些孩子,徐世杨得意的想:
‘我从未像今天这么喜欢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