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的徐世松隔着官道,并排前进。
徐世杨骑在一匹老实的过了头的驽马上,尽可能让十五屯全部民兵都能看到自己——这也是坞堡民兵的特色,他们没有大旗,鼓舞士气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堡主始终身先士卒,而不是把民兵当炮灰。
实际上,这一路行来,徐世杨大概总结了一些这个时代坞堡民兵部队的特点:
1、战斗力很弱,但其实也没有堕落到“见贼逃者为上勇,望风逃者为中勇,误听逃者为下勇”的丢人地步。
实际上,如果是坚守坞堡,民兵的勇气还是相当充足的。
比如赵珊、赵琳她们家的赵家屯堡,根据徐世杨从鞑子手里救出来的幸存民兵的说法,当时鞑子来的很突然,几乎完全没有预兆,几十个骑兵就呼啦啦一下子从大门口突入堡内。
即使这样,坞堡主、坞堡主的儿子、弟弟、侄子等坞堡主要管理人员依旧鼓足勇气拼死反击,直到全员战死之后,鞑子才真正取得胜利。
实际战果不提,至少这份保卫家园的勇气还是值得赞叹的。
2、虽说是疲敝不堪,但稍大一点的豪强家族,手下人口其实相当多,徐家这样的莒州第一,极限动员的情况下就能出动将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