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士气不错,徐世杨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接下来,不论鞑子做什么,他们最多还有一次机会。
而且被两翼的新军挤压,他们能选择的突破地段实际上已经很小了——只能是他现在的位置。
这情况掩盖了徐世杨的弱点——他一直不太会判断敌军的主攻方向。
现在就好多了,既然敌人只有这一个可以主攻的地点,那么他只要把更多兵力集中在这里就成了。
徐世杨现在有最后留在身边的几十个选锋和陷阵,大约五百锐士,两千青州民兵,几百个不断汇聚的外围坞堡民兵精锐(主要是些坞堡主的子侄和他们平时供养的家丁家客),此外还有两千多外围坞堡的民兵。
武器方面,一些数目很少,一直没被部署在正确位置的新兵器也被运来,徐世杨虽然不打算大规模量产这些奇形怪状的武器,但在防御战中,这些东西应该也有一定效果。
不用白不用不是吗?
只是,最受徐世杨关注的新军炮兵仍然未能到达前线,这些大炮在第一道胸墙被突破后,就被徐世杨布置到黄河以东,准备抗击鞑子的渡河作战。
结果他发现这个布置是完全错误的,轻型炮兵还是应该靠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