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共和1792年,徐世杨私下里留给大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随着华夏内部的整合和发展,华军已经具备了用武力迅速解决大周而不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实力。
当然,大周朝廷中的部分人也能看到这一点。
特别是台岛落入华夏之手后,大周本能的发觉北方已经形成一个对大周的包围圈。
1792年年初的华夏国家会议上,大周荆湖路经略使徐世柳和华夏帝国驸马文季出现在泉城,并且参加了会议。
前者意味着荆湖路和荆湖军已经在即将到来的南北摊牌中做出了选择——这倒是并不奇怪,毕竟徐世柳在江南只是经略使,回到江北他就是亲王。
后者则是证明,至少有一部分江南士绅家族,并未把自己绑死在大周这条看似依旧稳健,实则风雨飘摇的大船上。
但也有一条心要跟大周走到最后的人,比如徐世松。
被冷藏几年之后,徐世松再次出山,因为大周的几个统帅中,徐世柳已经确定不再可靠了,童贯和翁书平被认为远远不是北方的对手。
此时除了徐世松,大周也没有别人好用了。
共和1792年
隆道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