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的儒家士人来说,这绝对是足以光宗耀祖的荣耀。
苏缄还得知,封禅大典结束后,苏子正还要前往帝国的特别培训班参加再培训——这是帝国即将重用他的标志。
想到贼兵围城最后时刻那父子间淡淡的生离死别,转瞬间就变成现在这番烈火烹油的模样,人生际遇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除了长子苏子正,苏缄的其他儿女,也都要分赴各地的学校和培训班参加学习,只有他本人年纪大了,不需要继续奔波,但估计也会在官职上得到提升。
苏缄意识到,皇帝和内阁,对他这个大周降官真是优渥到极致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他自诩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官,但也仅仅是很不错的地方官而已,大周跟自己一样或者治理地方更好的官员,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吧?
除此之外,最大的功绩自然就是坚守孤城,活六万生民了。
所以,与其说帝国重视自己,还不如说帝国重视邕州那六万老百姓。
特别是当苏缄得知为了救援邕州,冯三虎三千骑兵跑废了一万匹马之后,他就确认,帝国特别特别重视汉人的生命。
反正大周肯定不会只为一个救六万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