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国内众多权威也正是冲着此曲而来。
《肖邦之夜》自然是成功的,曲终人未散,应国内众多古典权威的邀请,卓杨和波利尼大师在音乐会后和大佬们举办了一次座谈会,在一起因为肖邦坐而论道。毛里齐奥·波利尼难得没有扬起鼻孔摆谱,没有摆出他那张高傲的臭脸,很爽快便答应了参加座谈。只不过,波利尼大师自然是座谈会的中心,被隆重且恭敬地推上了首座,而卓杨因为母亲杨虹在场,只能是一个晚辈后生般缩在角落里陪着笑脸,给一帮叔伯姨婶爷爷奶奶点头哈腰。
国内古典音乐界比欧美更讲究资历和辈份,年龄和职称决定着一切,卓杨只是一个‘小’学生。然而,黑夜和黄沙终不能遮蔽阳光,有些男人即使躲在角落里也不能掩藏锋芒。因为《升小调圆舞曲》,卓杨很快就变成了谈话的中心,他也毕恭毕敬给大家‘汇报’了有关此曲的心路历程,以及自我演绎的由来,将自己对《升小调圆舞曲》的理解做出了充分而详尽地说明。
最终,权威们一身傲骨,由衷去表扬卓杨这么一个晚辈后生颇有些放不下身段,便纷纷对杨虹说到:“杨教授,你有一个前途无量的儿子呀!”
大家再看看坐在杨虹身边安静乖巧的卓秋天,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