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防雷和防爆服走进了雷区。
在事发地点处,几人发现了一个碗口大的爆炸坑。
又搜排出了不少的“72”防步兵地雷。根据这个情况判断,许汉源认为当时排雷的士兵在接驳“扫雷弹”的时候,由于弹体本身跟爆破筒一样是长条形,加长的时候要不断朝外延伸,估计是延伸的时候戳到了一颗72式防步兵地雷上,引致了爆炸。
查出原因后,许汉源倒是惊出一身的冷汗。
因为每一截扫雷弹最短也有50厘米,里面的装药是两公斤的“铵梯”炸药。这种炸药爆炸时能产生6000米/秒的爆锋波,一旦被爆炸的地雷引爆了末端的铵梯炸药,那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一截接一截炸上来,操作手别说只是断手指了,尸骨都难存!
从现场回来后,许汉源又对“扫雷弹”进行了一番改进,将扫雷弹的弹体安装上反向拒爆装置。
现在这些排雷队使用的就是已经经过改良的有反向拒爆装置的“扫雷弹”,就算绑上200克的TNT炸药,也无法引爆这种新型扫雷弹。
两个扫雷队的兵穿好防爆服,小心翼翼用防爆毯将两筐地雷慢慢一个个摆上去,然后另外三个则跑出好几十米外,拿着工兵铲和锄头在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