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明末财政拘紧,面对战争,朝廷对于每年军资不增反降,这就使得各镇水师的军备处于停滞状态,甚至退化。
定海水师有炮舰,可最大的炮舰所装舷炮每侧面只有三门,以当时的滑膛炮射程和密封性,威力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定海水师的舰炮射程仅有一、二里的距离。
这种劣势,是因明末朝廷对火炮发展进程的误判所造成的。
他们追求了火炮射击速度,以至于后来从欧洲引进新式火炮,都趋向于速射炮。
众所周知,以当时的技术只能制造滑膛炮,而滑膛炮先天就存在气密封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靠炮管粗、长,及装填药量够多去弥补,而一旦追求速炮,正好与这个原理相悖,可想而知,大明的火炮发展由此走入了岐路。
而清廷却正因此大力发展、改良红衣大炮,从而后来者居上,竟在火炮数量和质量上超过了明朝,占据了战略主动。
所以,此次八旗军前来增援,携带的红衣大炮竟达三十多门,加上原本大明在长江沿岸各镇的岸防炮,如果单纯从火炮威力上而言,王之仁水师那就不是个。
正常的红衣大炮的长度在一丈(3米)左右,口径从四至五英寸(110到130毫米)之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