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张煌言的“挤怼”,吴争本就没有去找钱肃乐的意思 。
很多赶巧的事凑上,引发了这场本不该发生的大乱。
而董应第的反应确实非常快。
他在听闻此事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感到机会来了。
董应第立即串连其它御史和几个朝臣,赶至廖仲平处,为得就是阻拦廖仲平前往调解。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董应第之所以一心与吴争做对,要置吴争于死地,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
利益二字。
从表面上看,吴争与董应第并无交集。
可事实上不然,吴争触动了董应第这一部分官员的奶酪。
之前鲁王朱以海监国时,方国安与王之仁截留绍兴府周边十数县的数十万赋税,这其中有董应第一众的影子。
试想,方国安当初在钱塘江东岸驻囤,而王之仁更是远在定海。
绍兴府周边十数县的赋税就算二人想截留,又如何转运至东、西两地?
这征收、运输都需要人手,更需要朝廷上层的协调和当地官府的配合。
做为户部尚书的董应第在这其中扮演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