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从淳化一同行至丹阳之情。”
这话让随行十余名官员有些踌躇起来,包括孙嘉绩在内。
他们心里都明白,如果随吴争去了杭州府,那就等于奉吴争为主公,将身家性命相托了。
可问题是,他们自恃是明人、明臣,可以因政见不同,辍仕下野,这无可指责,但如果“附逆”,那性质就不同了,会被世人唾弃,被史书记为乱臣贼子。
十余人,竟有大部分人,朝张煌言拱手而别。
孙嘉绩不舍地看看张煌言,又看看熊汝霖,牙齿一咬,拱手道:“二位仁兄保重,弟虽无法与二位同路,但就算做个田舍翁,也不忘当日抗清复明之誓言。如果还能相见,期待与二位仁兄痛饮。如果二位仁兄真能随靖海候驱逐鞑虏,弟定召集家乡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张煌言、熊汝霖齐齐长揖倒地。
三人流泪,掩面而别。
人到了每个分岔路口,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可惜的是,这个选择,原本可以不做的。
世道如此,徒叹奈何?
……。
鲁王朱以海一行,此时还真没有进应天府。
原因是,转进离京的君王复归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