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外,根本不在话下。
只是实心弹杀伤范围太小,对骑兵够不成威胁罢了。
所以,李成栋在此时犯了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他应该见机不妙,迅速撤回福州城,这样,他和他的军队都将幸存下来。
准确地说,李成栋的错误,源自于他对火炮的认知,和对时局的掌控。
第三轮战斗,从半个时辰之后暴发。
主攻方,李成栋及其麾下一万二千余人。
防御方,不明来历的明军,人数不明。
如果按李成栋的阅历,本不该打这么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他应该进行包围,然后派出斥候,探明敌人的来历、人数、装备等等。
可得而复失的朱聿键,吴争悍不畏死的强攻和怨毒的眼神 ,还有码头前所吃的哑巴亏和就在眼鼻子底下的火炮等等,这些都成了左右李成栋决策的因素。
战斗就这么看似荒谬,但不可阻挡地发生了。
李成栋以六千人为正面主攻,各分出两千人形成侧翼合围之势,留下二千多人做为预备队。
战术中规中矩无可厚非。
清军队形松散前行,速度极快,这是应对火炮杀伤最有效的方法。
就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