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着清军的战略主动权丧失。
如果金声桓连这一点都看不透,那就白瞎了数十年的征战经验了。
关键在于,驿亭的退路被截断了。
这等于让三万清军被整个包裹在了绍兴府,退退不得,攻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金声桓没有拒绝王得仁的说降,象他这样的人,有奶便是娘,没有忠诚可言。
为自己留条后路,就这想法。
提三个条件,一是拖延时间,期待沥海清军有超常的发挥,引来变局,二是不拒绝,明军就不会立即对绍兴城发起进攻。
可王得仁派人回话,吴争决绝地拒绝三条件中的两条,反而让金声桓心中踌躇起来。
他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如此决绝,难道明军有什么可自恃之处?
这个猜测让金声桓一个晚上没睡,不停地思 忖着。
攻城?不可能,眼见大局落定,明军不可能在没有彻底死心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士兵伤亡和城中百姓伤亡,与自己决战,金声桓否定了这个猜想。
明军还有援兵,在沥海决战,击败二万多清兵?这更不可能,军队是定数,情报早有显示,偶尔多出一、二千人来,不足为怪,可对一场双方聚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