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罢了。
双方的兵力和战力在明面,可问题是北伐军迟迟不现身,不得不引起警觉。
济尔哈朗心里涌起一阵惧意,这股惧意甚至超过了对灭一国显赫战功的渴望,他有了撤退的念头。
他将想法知会谭泰,却遭到了谭泰的断然拒绝。
其实这不难理解,也怪不得谭泰。
试想任何一个将领,攻入敌国京城,胜利在望,谁肯撤?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的是二人的想法不同,立场也不同。
是,济尔哈朗是亲王。
可谭泰也不差啊,清廷真正的征南大将军。
如果不是吴争收复南都、义兴朝崛起,哪轮得到济尔哈朗骑在谭泰头上?
舒穆禄?谭泰,七年来战功赫赫,松锦之战俘洪承畴,败何腾蛟、白广恩,讨伐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无一不胜。
有道是屁股决定立场,谭泰是多尔衮的人,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是政敌。
这次谭泰肯遵奉济尔哈朗的命令,已经是出自对清廷的忠诚,可不代表着谭泰能事事听济尔哈朗的。
眼见城破,皇城唾手可得,济尔哈朗将自己调往西城,谭泰就已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