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提至高位,特别是池二憨,直接就升至严州卫副指挥使一职。
完全是吴争出于想在乱世中保住这二人的性命。
战斗频繁,位高者保命的概率总能大一些。特别象池二憨这种一上战场就忘乎所以的人。
宋安则不同,他的性格和才能,更象是一员儒将,可偏偏又“儒”不起来,虽说认得不少字,可问题,缺少学习,没有系统性的作战理念,指挥军队一直还停留在见招拆招的本能反应上。
好在二人还年轻,可以学,凭借着二人这四年来的实战经验,加上理论,大有可为。
所以,吴争趁此机会想要让二人能真正地重新进修一番,为日后他们练兵统兵、指挥作战和升迁,打下扎实的基础。
倒不是说,吴争已经能系统地整理出一套练兵、统兵的经验了。
事实上,对于这种火枪兵的作战,就算有后世的阅历加成,也只有做借鉴。
譬如,燧发枪必须站立对阵,什么隐蔽啊、匍匐前进啊,完全不能照搬。
也就是说,吴争自己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就不存在能在指挥火枪兵作战上,对池二憨等人进行有效指导了。
但有一些是自古至今都是雷同的,那就是纪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