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当铺。
为的就是避开午后出来干活的毛阳乞丐,以免被他们误会己方越界捞食。
临行前,吴大可是再三交待,尽量不要同毛阳同道发生冲突。
与此同时,当铺掌柜正在教训几个手下的伙计。
有人觉得刚才那少年拿来当的手杖,做工精细,材质坚韧结实,此前从所未见。
出个三五两银子拿下,看那小子装扮,定是死当,不虞再来赎回。
转手卖出去,也是有赚头的。
只出五百文,岂不是把生意往外推么。
因着伙计中有东家亲眷,掌柜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释一二。
当今手杖,一则讲究用料,珍稀木材方能显贵。
二来杖上还需雕龙附凤,或是刻上名家诗词。
如此,才有富贵人家愿意出手。
那小子拿来当的手杖好则好矣,用料不明不说,整根杖还偏细,如何能在杖上再做文章。
既如此,却是难以高价转手富贵人家,也只合那些乡野平民所用。
不拼命压价入手,就赚的少了。
守在门外的小济等人,哪里知道当铺掌柜的心思,和有眼无珠的可笑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