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平淡,也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
前几封战报,都是捷报,卢俊义与关胜两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十余座城池,接连向西挺近。
最后一封战报,大乾国两路大军已经兵临大宋东京城下,将整个东京城围的水泄不通,大战,一触即发。
这封战报上,详细记录了双方之间兵力的对比。
大乾帝国两路大军,算上正规军与仆从军,大概在五十万人左右,而宋朝东京城内,此时却聚集了不下六十万军士。
为了应对这次灭国之战,大宋皇帝几乎将各地能征调的军队全都调集而来,除了童贯那个依然在江南地区与方腊扯皮的二十万大军不听调令外,足足四十万大军,被调入了东京城内。
除此之外,西夏国也感受到了大乾帝国那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有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与大宋结为了同盟,调集了二十万大军进入东京城内,与宋军共同对抗来自于大乾国的兵锋压力!
论战斗力,大乾国军士战力要远超宋军与西夏军士,但论兵力,大乾国的军队数量是比不上东京城内的守军,而且对方还占据守城之力,算是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优势。
作为老牌帝国,大宋不善攻,但极为擅长防守,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