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处,要不然景泰帝肯定是十分不满的。
一时间,朝中对于新军制和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的反对之声销声匿迹,就连弹劾的奏折都是不见了踪影,景泰帝一连四天都没见到一封弹劾的奏折,心中不由畅快不已。
三天之后,朝堂大议。
景泰帝再次将新军制的议题抛了出来,让景泰帝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朝中大臣大多数都是支持新军制的实施,而且其中很多大臣都是原本文官势力,此番迫于形势站到了刘君韬的一边。
就连一直默不作声的右都督石亨和监察御史徐有贞都是出言赞成,并且引经据典说了一达通新军制的好处,让景泰帝心中高兴不已。
另外,朝中那些依旧不赞成新军制的文官也都是一反常态,这一次并没有义愤填膺的跳出来反对,而是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
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颓势,这些固执的文官只能用自己的沉默来表示愤怒了。
眼见如此,兵部尚书于谦便站了出来,将兵部拟定的新军制草案呈报上来。
景泰帝看了一下,便当堂明发下去,让朝中大臣当堂议论一下。
其实于谦的这份草案并不是兵部“原创”的,而是根据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上